股权转让税务筹划技巧,实现轻松财务规划,股权转让税务筹划技巧,实现轻松财务规划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权转让税务筹划技巧,实现轻松财务规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股权...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掌握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实现企业财务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掌握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实现企业财务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梅梅谈税》专注于企业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助力企业合理、合规、合法进行节税税收筹划!
一、先分后转
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 号)第三条: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筹划方式:分配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后转让股权。
二、递延纳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六条第二款: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3.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8号)
《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2015年第40号)
筹划方式:股权收购、股权置换、先分立后合并等
三、注册地选择
筹划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在有税收优惠的地区搭建持股平台的方式实现股权转让税收成本降低。对于注册于低税负地区的公司型持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资本运作的便利性,同时,可以享受股权转让的低税负。
忙果财税全国多地直营园区,针对合伙企业持股平台,股权转让,股东分红政策稳定,税收扶持奖励政策好,返还力度大。
《梅梅谈税》专注股权转让税筹8年。税务机关指定委托代征机构;拥有SaaS财税系统,严格监控风险;专业财税法务团队,保障服务精准落地。
版权声明:文章转自《梅梅谈税》公众号,股权转让税务筹划请移步《梅梅谈税》!
《梅梅谈税》专注于企业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助力企业合理、合规、合法进行节税税收筹划!
对于个人而言,税法上又区分自然人和其他个人(合伙企业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等),自然人股权转让是按次征收,因此,相比较而言,个人股权转让的筹划空间会小一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税务筹划方案”。
常见的错误的税收筹划方案
1、阴阳合同。顾名思义,就是真实交易和提交给税务机关的是两份不一样的合同,典型的如用一份平价转让合同提交给税务机关。
2、虚***评估。在涉及到转让标的不动产占比较大的情形时,通过虚***资产评估报告,降低转让标的的价值,减少所得税。
3、不代扣代缴,不纳税申报。这也是一种“税务筹划”么?没错,特别是在税务机关和工商等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下,在涉及个人股权转让中,负有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机构或个人没有代扣代缴,纳税义务人也不纳税申报,蒙混过关。
上述“税务筹划”不仅涉嫌违反公司法、会计法、评估法等,也都是有违税法的,是典型的违法筹划,这些方法之所以能够得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二是金融机构资金监管有漏洞。
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途径
1、正当理由低价转让个人股权。何为“正当理由”,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给出的四个情形,典型的如:相关法律、***文件或企业章程规定,并有相关资料充分证明转让价格合理且真实的本企业员工持有的不能对外转让股权的内部转让。
2、股权低价转让,本质上是为了让交易价值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情形适合特定的企业,同时提交的材料应符合实际。
3、恰当运用“核定”法。67号文第十七条规定:“个人转让股权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股权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股权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股权原值。”但是,对于核定方法,没有给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是把权限给了各地税务机关,
《梅梅谈税》专注股权转让税筹8年。税务机关指定委托代征机构;拥有SaaS财税系统,严格监控风险;专业财税法务团队,保障服务精准落地。
版权声明:文章转自《梅梅谈税》公众号,股权转让税务筹划请移步《梅梅谈税》!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企业的资金转给股东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这样的资金转移合法吗?是否存在税收风险?如果存在税收风险,如何规避?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讨论,如何将企业资金“合理合法”转给股东。
公司赚到钱,要想分给股东,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目前公司分红给个 人,个人需要缴纳所得税20%,也就是说公司要分100万利润给股东,股东实际能拿到手的也就是80万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私营企业的交易通过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账户进行结算,而没有使用企业的对公账户结算的原因(当然这是违规的,属于偷税漏税了,不过现实中只要你有适当的报税,一般税务机关也很少会去深入查询这方面的问题,有点类似于法不责众)。
那么如果企业盈利了,这部分资金要如何才能转到股东的个人账户上,且尽量避免缴纳税费呢?
股东的工资:股东也可以是公司的职员。那么领一份工资也理所当然,只要税率在20%以下,通过走工资的形式能够省个税。但是需要注意,一旦工资、奖金超过了一定限制(4万)。那么个税税率25%加上所得税扣除25%的结果是19.5%,会接近股息红利所得税率。
所以把自己月薪定在4万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领取备用金:如果根据公司制度,股东可以有备用金,那么这就是合理的。但是注意,备用金的金额要符合公司规定,后期冲抵的***必须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不能用家人不相关的开销来冲抵。
直接报销:股东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在实际消费之后,都可以根据公司制度来报销。但如果不符合规定的个人开支,不可用来报销也不可税前扣除。通过这种方式只能解决小部分,你总不能几百万的收入,列支个上百万的费用吧。
资产占用:最常用的是借款。只是既然是借迟早要还。且还会产生其他后续问题。一是资金占用时间过长,则要视同股东分红缴纳个税;二是如果为了避免交税,一个年度内要还款,可能会让股东出现***困难;并且要完全按照合规的流程走,避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减资:减少注册资本,按照持股比例返回股东一定的出资额,法律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在操作上其实很繁琐,增资容易减资难,历来如此,而且公司减资,往往是业务收缩组下坡路的征兆,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这个能使用的也是有限的,比如你的注册资本就1000万元,每年盈利有好几百万,没几年你注册资本就要减资完了,再者一家企业,适当的注册是其实力的一种体现,总不能减到一毛不拔(有的招标就要求投标企业注册资本必须达到多少才可以)。作为公司减资,由于是同比例减少,也不影响每个股东的实际权益。不过,公司注册资金减少,不利于公司的形象,还是不这么做的好。
组织形式与业务分流建议
股东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组成为优
如果股东可以选择自然人、或者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业任意身份组成,建议以有限合伙企业为优先。因为在分红方面来讲,如果股东是个人的话,存在双重纳税,即公司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后,个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东是次选择。再者,通过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业作为股东,对自然人股东而言可以作为风险缓冲带。而且合伙企业成立在一些国家经济性园区是可以享受财政补贴扶持(注:所得税国家财政四六开,40%留存地方60%上缴中央,我们合作的一级园区可以返还地方30%-70%)
在税收优惠园区设立一家或者多家服务型个人独资企业
这些个人独资企业,分别持有了原企业未来运营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以维持长期的经营。通过这个模式调整,原改变商业模式,把原公司的业务分流给该个人独资企业,在整体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总体税负降低的效果。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3%
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税率按五级累进制核定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后0.5%-2.1%,一般纳税人核定后0.5%—3.1%
小规模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综合税负率不会超过5.18%。
个人独资企业依法不交企业所得税,而是交「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对于高收入个人或者高利润企业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很好的节税途径!
具体我们来看一下:
个人独资企业纳税情况如下:
总结
股东需要从公司获得的资金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用途,那么需要合理地规划好各个途径,在降低综合税负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合法性和合理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掌握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实现企业财务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掌握股权转让税务筹划,实现企业财务优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